树人书店
 
首页 图书分类 网上辅导免费试听 送货范围 购物演示 支付方式 会员登录
电话:18600299808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33244693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724864363 微信号:zige18600299808
当前位置:首页>>医药卫生>>高职高专教材>>高职高专教材>>
商品搜索:
中医基础理论(第3版)-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第3版)-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定 价: 29元      报网上辅导可直减10至300详细说明
会员价:26元   节 省: 3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07
作 者: 吕文亮 徐宜兵 
ISBN: 9787117191067
人气:
(图片仅供参考)
图书介绍

 吕文亮、徐宜兵主编的这本《中医基础理论(供 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第3版)》以培 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 ,力求形成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特色。力求理 论联系实际,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将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渗透到教材 内容中,并增加知识链接(拓展)、课堂互动模块,启 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 理论的基本特点及思维方法。另外,与以往教材不同 的是,在本教材基础上,编写了本套教材网络增值服 务内容,包括模拟试题、教学案例、扩展阅读资料( 如学科进展)等,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 率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的学术特色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
 五、中医学的科学思维
 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七、中医药文化
 八、《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 哲学基础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征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五脏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肾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节 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女子胞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贮藏与施泄
  四、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与气化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功能
 第五节 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二、气与精的关系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四、血与精的关系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六、精与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十二经脉
  一、命名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分布规律
  四、表里配合
  五、流注次序
  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第三节 奇经八脉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生理特点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沟通联系作用
  二、运输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作用
 第五节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阐释疾病病理变化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第五章 体质
 第一节 体质的概述
  一、中医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的构成要素
  三、体质的基本特点
  四、体质的评价标志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第三节 体质的生理变化
  一、体质与年龄
  二、体质与性别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
  一、平和质(A型)
  二、气虛质(B型)
  三、阳虚质(C型)
  四、阴虚质(D型)
  五、痰湿质(E型)
  六、湿热质(F型)
  七、血瘀质(G型)
  八、气郁质(H型)
  九、特禀质(Ⅰ型)
 第五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一、体质与病因
  二、体质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
  五、体质与治护
  六、体质与养生
第六章 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饮食失宜
  三、劳逸失度
 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 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虫兽伤
  三、寄生虫
  四、药邪
  五、医过
  六、先天因素
第七章 病机
 第一节 发病
  一、发病机理
  二、发病类型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失常
  五、内生“五邪”
 第三节 疾病演变
  一、病位传变
  二、病性转化
  三、疾病转归
第八章 养生、防治及康复原则
 第一节 养生原则
  一、养生学的意义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预防原则
  一、预防为主的意义
  二、预防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治疗原则
  一、治则的概念
  二、中医治疗观
  三、基本治则
 第四节 康复原则
  一、康复学的意义
  二、康复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健康促进
  一、健康促进的概念
  二、健康促进与养生
  三、健康促进与防治
附录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相关产品
支付方式
Copyright 2003-2015© 110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ailto:shurennet@163.com
 
百度信誉V认证
支付宝认证商家